移至主內容

2022台灣廣告節「創意戰鬥營」得獎名單出爐,今年學生組共有78支隊伍、225人報名參賽,經過前二階段評選,共有9組進入決賽,展開為期兩天的戰鬥營隊活動。輔仁大學廣告傳播學系學生在戰鬥營中揮灑創意,榮獲第一名、第二名及佳作等四項佳績。以作品「Pikayu」拿下第一名的陳瑜婷、凌瑩珈,更將代表台灣參加韓國釜山「MAD STARS-YOUNG STARS」國際競賽。

(輔仁大學廣告系三年級學生陳瑜婷、凌瑩珈,以作品「Pikayu」獲得第十七屆創意戰鬥營金獎,表現亮眼。)

優秀人才、激發無限創意,台灣廣告節「創意戰鬥營」已邁入第17屆,今年以「Action ! SDGs」作為發想主題,鼓勵參賽者從日常生活出發、發揮創意,實現保護環境、減碳等永續發展目標,為地球環境與社會盡一份心力。

 

改造YouBike 發電腳踏車節能又減碳

陳瑜婷、凌瑩珈在此次創意戰鬥營中榮獲金獎,作品Pikayu的創作理念是將YouBike改造成「發電腳踏車」,讓民眾可以藉由騎腳踏車產生電力,從而減少碳足跡,並將其回饋到社會與環境,讓民眾能夠以簡單的方式參與SDGs

 

回憶起準備比賽的過程,陳瑜婷、凌瑩珈都談到,最初在創意發想上,碰到許多困難。「由於對於SDGs的主題較不熟悉,因此一開始完全找不到方向。」凌瑩珈說道。之後,她們從搜集SDGs相關資料開始,以減碳、剩食等議題開始構思,經過與老師不斷討論,最後決定以SDGs中「可負擔的潔淨能源」為目標發想。

陳瑜婷說:「我們曾想過睡覺發電、走路發電等各種發電方式。」最後她們決定以在台灣執行可行性最高的「腳踏車發電」作為創意主題。

 

參與創意戰鬥營過程中,令陳瑜婷和凌瑩珈最印象深刻的是「在繳交期限的最後一分鐘才交出決賽的簡報」,由於戰鬥營只有兩天,必須在第一天午夜前將簡報上傳。交出去之後,緊接著又要馬上準備英文講稿與背稿。而這也使她們提升專注力及抗壓性,激發了潛能。陳瑜婷說,參加此次創意戰鬥營的競賽,也讓她更有邏輯地去思考,從洞察觀點開始,思考「說什麼、如何說、用什麼說」,同時考量執行面的可行性,最後呈現出前後邏輯通順且可執行的企劃。

誰是張雅慧? 用科技找出需要幫助的失智症患者

王翊珈、林耘褆則是以作品「翊杯tea」獲得銀獎,他們將焦點放在社會關懷與台灣的老年失智症議題上,發想出一個名為「誰是張雅慧?」的創意活動。他們認為,台灣現在對於失智症患者本身的關懷已經達到一定的極限,因此決定將目標放在年輕大眾身上,使年輕人對失智症有更多認識,藉此提升對患者的益處。

 

而起初他們對於「要使用什麼媒介讓年輕人可以更理解失智症」琢磨了許久,王翊珈說:「要怎麼做才能快速地抓住人們的眼球,又能讓他們不單單只是使用一個物品,而是能有更多樣化的功能。」之後,他們發現由Google開發的軟體「Google Lens」,本身具有掃描和辨識品牌的功能,因此設想在這個軟體裡增加辨識患者的程式,引導民眾辨識出在路上可能需要幫助的患者,民眾也可以更具體地了解協助失智症患者的方式。

 

王翊珈認為參加此次創意戰鬥營最大的收穫是,學習「創意的取捨」,她說,戰鬥營的其中一個環節是能夠和業界人士對談並探討提報的問題點,從與業師的討論可以發現很多之前在設計上看不到的瑕疵,也能夠更有依據地去思考哪一個創意和策略最適合主題和目標消費者。

打造可撕式包裝 捐出糧食不浪費

「普羅Wang 斯燉Tsai」,除了獲得佳作之外,更榮獲最佳人氣獎。王婷嫺、蔡佩融觀察到台灣有許多地方正面臨著飢餓問題,但同時卻也有大量剩食遭到浪費的狀況。為了達到減少糧食浪費與資源有效利用,她們提出將蔬菜包裝設計成「可撕式包裝」,將蔬菜包裝分成四分之一與四分之三份。以「捐出部分蔬菜可獲得紅利點數」做為誘因,結帳時消費者可選擇是否將四分之一份的蔬菜捐出。而捐出的蔬菜則會送到家扶中心,以解決弱勢兒少營養攝取不均衡的問題。

 

蔡佩融表示一開始在發想創意和老師討論時,感到很挫折,但隨著報名截止日逼近,靜下來思考,從日常生活取材,終於發想出此次主題。她分享參加創意戰鬥營最大的收穫是,有業界的資深廣告人擔任導師,除了耐心地聆聽提案內容,並給予不少建議,讓原先的內容有「被圓滿」的感覺。她認為,可以透過這個機會跟業界廣告人對話、交換彼此的想法,是難能可貴的經驗,因此特別珍惜。

 

洗澡音樂定時器 省水、省時又放鬆

鐘子棋和林芝平則以作品「棋林王」榮獲佳作。作品關注近年來台灣因氣候變遷面臨嚴重缺水問題,其中民生用水中使用量最多的是「洗澡水」,而背後的原因是人們在洗澡時,時常忽略時間的流逝,因此花費比預期更多的時間,增加了洗澡的用水量。因此在創意構想上,他們提出與音樂串流平台合作,設計「洗澡定時器」,15分鐘一到音樂便會暫停播放,以「Relax and Save!」作為標語,讓洗澡不僅放鬆,也能達到省水、省時的效果。

 

鐘子棋表示,一開始發想創意時,對於想出來的東西都不是很滿意,直到二人分別在洗澡時都剛好想到了與洗澡相關的創意,才慢慢拼湊出最終的作品。而比賽的過程,也讓他發現「創意」並不是毫無規章的天馬行空,而是要靠一套縝密的邏輯支撐,再針對其中發現的洞見慢慢建構出創意。

(得獎學生與指導老師張佩娟主任共同合照)